• 本片是讲述迈阿密如何成为美国毒品、谋杀和金钱资本的中心的纪录片。
  • 由美国导演AJ Schnack根据著名音乐记者Michael Azerrad在1993年创作的传记《做你自己:涅槃的故事》为基础的纪录片《科特·柯本:关于一个孩子》,用诗意隽永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被全世界至今谈论,却始终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的孤独的艺术家形象。   影片根据《做你自己:涅槃的故事》时所留下的采访科特·柯本的珍贵录音磁带为基础进行创作,以科本第一人称的角度回顾了他短暂、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从童年到青春期,再到进行音乐探索的日子,以及成名后不得不面对的公众和媒体制造的巨大压力。影片中的多段对话,在此前从未被公开发表过。穿梭在这些与时间、音乐以及生活对话的片段中,仿佛柯本从未真正离开过。
  • 2001 年 9 月 11 日是许多令人难以置信和令人震惊的故事的日子:幸存者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但是有一个故事是人们不想面对的。第一架飞机撞上几分钟后,人们开始从世贸中心跳下的故事。他们的形象被录在录像带和照片中,但很快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就好像它们从未存在过一样。
  • 由英国女导演索菲亚·菲尼斯执导,由当今最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斯拉沃热·齐泽克(斯拉沃热·齐泽克 Slavoj Zizek 饰)担当编剧、主持人的纪录片《变态者电影指南》,将为电影发烧友呈现一部殿堂级的饕餮盛宴。   在长达150分钟的影片中,拥有超凡魅力的斯拉沃热·齐泽克妙语连珠,引用希区柯克、大卫·林奇、塔可夫斯基、沃卓斯基兄弟等著名导演拍摄的42部经典电影桥段,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熔于一炉,探秘电影背后的隐匿镜头语言,引导观众思辨自身与电影之间的联系。作为拉康理论最重要的继承人,斯拉沃热·齐泽克长期致力于沟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被一些学者称为黑格尔式的思想家。
  • 纪录片导演Marshall Curry的处女作,以纽约市Newark地区的市长竞选为题材,跟踪拍摄了2002年Cory Booker与连任16年的老市长Sharpe James之间,为了选票而各自进行的努力,James利用职权,用各种不光彩的手段破坏Booker的竞选努力,从中体现出了美国民主竞选的不健全,同时也提到了黑人的种族歧视问题,及各类社会问题。
  • 这部长篇纪录片重点讲述了美国军队在越南战争期间通过和平示威和颠覆来反对战争的努力。它主要针对退伍军人,但也可以随时提醒平民,士兵可能会像任何平民一样强烈反对战争,并且会冒更大的个人危险。作者:史蒂夫芬威克
  • ◎ 2006年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Programmes Audiovisuels (FIPA) –音樂與表演類首獎 本片是关于加拿大传奇钢琴音乐家顾尔德的最新传记纪录片。本片以现今的眼光回顾顾尔德的一生和作品,让顾尔德现身说法,让乐迷亲赌这位艺术家在镜头前发亮的个人魅力。导演布诺‧梦宪杰翁曾写过三本研究顾尔德的专书,在前作《郭德堡变奏曲 - 顾尔德弹巴哈》就曾拍摄 1976~81 五年间顾尔德演奏这首巴哈经典曲目的各个版本,并深入访谈顾尔德,留下两人精采对话的珍贵影片。二十多年后,导演集结综合现存所有与顾尔德相关的纪录资料,不论是音乐或文学方面的题材,试图探问关于顾尔德天赋异禀这个向来吸引广大乐迷和媒体兴趣的话题。片中藉由匿名的顾尔德「信徒」们的参与,造成一种顾尔德亲自回答提问的假象。同时,顾尔德又似乎是整部影片的叙事者。 本片导演是一位重量级的法国纪录片导演与小提琴家,从 70 年代起致力于音乐相关影片的拍摄,贡献非凡,三十年来完成多位当代古典音乐家的纪录片,包括钢琴家李希特、小提琴独奏家曼纽因、大卫‧欧伊斯拉特夫、男中音费雪迪斯考‥等伟大音乐家。其中尤以《郭德堡变奏曲 - 顾尔德弹巴哈》、《曼纽因中国行》以及《谜之钢琴家》广获好评,得奖无数。为庆祝舒伯特二百年诞辰,他与知名的阿尔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合作完成《死神与少女》。另一部得奖作品《小提琴家的艺术》则以两集篇幅广泛介绍二十世纪最重要小提琴演奏家如海菲兹、艾萨克‧史坦、米夏‧艾尔曼等人的音乐历程与成就。被称为是以「耳朵」拍片的导演。
  • 《 希腊迷城》引领观众参与一次考古旅程, 发掘二千五百年前古希腊文明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 透过采用数码重组技术, 观众可以再次一睹著名的巴特农神殿真貌, 并可再次感受于公元前1646 年摧毁圣托里尼岛的火山爆发的慑人威力。 《 希腊迷城》描写一位二十一世纪的希腊考古学家, 如何发掘古希腊文明神秘一面的经过, 当中包括探讨至今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概念、 发明和成就。
  • 以“三部曲”形式描绘美军占领后的伊拉克的社会实态。第一部以逊尼派居住区的少年为观察对象,第二部的视点则切换为什叶派的神职人员,第三部旨在展示库尔德牧人的生活境况。影片虽在返美后完成最终剪辑,但为保持原汁原味,完全留存了伊拉克的现场拾音。在此基础上辅以细腻的映像、巧妙的剪辑,高超的完成度叹为观止。难怪本作于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片竞赛部门连中三元——最佳导演、剪辑、摄影奖。
  • 本片是一部探讨电动车兴衰的纪录片。1996年问世的电动车,拥有燃油车、混合型动力车和氢燃料电池车所不能比拟的环保节能费用低廉等优越性,但是不知为何,这种车却最终没能推广起来。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结果呢?本片导演通过调查揭示,原来电动车的殒落是一场谋杀。 本片详细记录了EV1从出生到神秘没落的历程,以及其在再生能源业中扮演的角色,在国家的未来生活中发挥的支撑作用,并对其在文化和经济方面产生的层层影响,以及对从进步的自由主义蜕变为新保守主义的美国政府和重要产业的回应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影片走访调查了汽车制造商、立法者、工程师、消费者和洛杉矶底特律的汽车爱好者,从动机到证据一一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了电动车的殒落原来是一场谋杀,因为它威胁到了石油巨头们的结论。 美国作为汽油的头号消费国,拥有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雪佛龙德士古(Chevron-Texaco)和康菲(Conoco-Phillips)等世界顶级石油巨头,它们在整个经济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大家都去购买电动车,每年将节省下1000多亿加仑的汽油…… 背景介绍: 上个世纪90年代,加利福尼亚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危害,通过了《零排放法案》(Zero Emissions Mandate),其中规定加州1998年售出的新车中,零排放的汽车要达到2%,2003年达到10%,这是继催化转化器投入应用后最彻底的反烟尘法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96年通用公司推出了革命性的EV1电动汽车。这种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池,它无需汽油和更换机油,没有消声器,很少进行制动维护,其典型的定期维护检修仅包括补充风档刮水器液和轮胎换位。在能源日益紧张的当今社会,它与燃油车、混合型动力车和氢燃料电池车相比,拥有环保节能费用低廉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该车推出后的反响却令人失望。6年后电动车的舰队沉没了,EV在加州的充电站像墓碑一样结满灰尘和蛛网。对于电动车的损落,汽车制造商以这种汽车没有能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做了定论。 拍摄缘起: 1998至2003年间,该片导演克里斯-佩恩驾驶的正是EV1,车子被通用收回后,他买下丰田公司短暂发售的RAV4 EV,并一直开到现在。汽车问世以来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是电动车,它以电为动力,没有排放,象克里斯这样少数有幸驾驶电动车的人对它一见钟情,不愿再作他想。但是为什么通用汽车公司会在亚利桑那的沙漠中自行销毁了大批库存的EV1电动车呢?这一点引起来本片导演克里斯的疑问。于是有了这部纪录片的诞生。 结合现今汽油的价格不断攀升至每加仑4美元,矿物燃料的日渐短缺,再加上全球石油生产国家的动荡局势,主流消费者们开始更多地把目光投入混合动力汽车(仅今年一年油电混合车Prius就卖出14多万辆)等现状,《谁消灭了电动车》这部纪录片的出现不能不说是极其应景和重要的了。 克里斯拍摄这部影片的宗旨就是为了向观众介绍和推广电动车的发展历程、其在历史和当今汽车文化的大时代下的地位……
*
*